費波那契(Fibonacci,1170-1240)是中世紀頂尖的數學家之一
他在某一次觀察兔子生長數量的情形時
發現兔子生長久了以後
每繁殖一次
新總數約為舊總數的1.6倍
於是他想知道裡面有什麼特殊的原理隱含在裡面
後來他統合後發現了以下數列
1、1、2、3、5、8、13、21、34、55、...,
它的特質是前兩項相加等於第三項,
而這被稱作「費氏數列」
相鄰兩項相除會接近1.618
此數值為黃金比例的數值
如果將費氏數列的小方塊逆時針向外繞圈
其長方形長寬比會接近黃金比例
並且可以畫出黃金比例螺線
已知黃金比例螺線是大自然的偏好曲線,
又再一次驗證費氏數列是與黃金比例有相關性
黃金分割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
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
而且呈現於不少動物和植物的外觀
現今普遍很多工業產品、電子產品、
建築物或藝術品均應用了黃金分割,提高其美觀性。
「黃金比例」不只是一個數學概念,
而是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組織結構特點,
從生物界到星系,「黃金比例」無所不在
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的布因思博士(Jan Boeyens)
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的薩克里博士(Francis Thackeray)說,「黃金比例」的數值是1.618
但是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學常數,
還與物理、化學、生物和時空的拓撲結構有關」,
而且「黃金比例」可能決定了宇宙中具體事物形狀的構成。
這兩位科學家在論文中寫到,
能夠證明「黃金比例」的宇宙屬性最具說服力的例子是,
無處不在的對數螺線。
此外,「令人驚嘆的例子就是,漩渦星系(M51)、菊石、鸚鵡螺貝殼、卡特里娜颶風以及太陽系中行星、衛星、小行星和行星環的分佈 」。
1638年數學家笛卡兒發現「黃金螺旋」,是自然界最完美的經典黃金比例。
像菊石、鸚鵡螺貝殼都有發現,也代表了生生不息的意味。
黃鐵礦其實就是愚人金,也有財富的涵義
德國黃鐵礦化肋菊石Pleuroceras

德國黃鐵礦化肋菊石Pleuroceras

德國黃鐵礦化肋菊石Pleuroceras

德國黃鐵礦化肋菊石Pleuroceras
這是來自著名的德國黃鐵礦化肋菊石
常見的是單顆沒帶母岩的
圖片這些則是帶母岩的
侏羅紀的產物
全天然形成
剛出土時因帶有沙土
所以表面有做處理
大多會再上銅漆增色
這些也清理得很好
連細微的縫合線也能呈現出來
讓光澤能更閃耀
也能顯現並保留最初的樣貌
菊石的紋路和黃鐵礦都是全天然形成
外觀特徵保存得相當完好
這類是菊石原本的成份被黃鐵礦置換而形成的結果
兩者的結合也代表
財富源源不絕的意味

 

From MALAMA MINE

網頁連結如下:

MALAMA MINE臉書粉絲頁連結

MALAMA MINE IG主頁連結

IMG_E5927.JPG

剛出土的模樣
 

arrow
arrow

    Wi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